找到相关内容17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3)

    有法,离开有法也不会另有法性,就象离水、离冰水一样。《宝性论》也说:“此等非理作意者,住于心之清净中。”即非理作意不是离开心的自性清净而独有,不过是以障碍的方式安住在心的...、有法之体相;二、法性之体相。   戊一、有法之体相   此中法相者,谓虚妄分别,   现二及名言。实而现故,   以是为虚妄;彼一切义,   惟计故分别。   有法的体相是什么?是&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2503432116.html
  • 悟性论

    年者。即十二入是也。离心佛。离佛无心。亦如离水。亦如离冰水。言离心佛者。非是远离于心。但使不著心相。经云。不见相名为见佛。即是离心相也。离佛无心者。言佛从心出。心能生佛。然佛从心生。而佛未尝...毒所烧。即名众生。为三解脱所净。即名菩提。为三冬所冻。即名为。为三夏所消。即名为水。若舍却。即别水。若弃却众生。则别菩提。明知冰性即是水性。水性即是冰性。众生性者。即菩提性也。众生与菩提同一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3543712.html
  • 达摩悟性论

    亦如离水,亦如离冰水。凡言离心者,非是远离于心,但使不著心相。 迷。众生与菩提,亦如之与水;为三毒所烧,即名众生;为三解脱所净,即名菩提。为三冬所冻,即名为;为三夏所消,即名为水。若舍却...相,是无相之相。不可以眼见,唯可以智知。若闻此法者,生一念信心,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。 三界者:贪嗔痴是。返贪嗔痴为戒定慧,即名超三界。然贪嗔痴亦实性,但据众生而言矣。若能返照,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776304.html
  • 西江——宗教文化传播的大通道

    ,又鉴于此井与隔江的火山遥遥相对,乃称冰井,并在井之侧建冰井寺,称作“梵王宫”。大门左边写着“云山古佛场”,右边写着“冰井唐贤迹”。元结为之立碑刻铭:“火山火,冰井;唯彼清泉,甘寒可凝。铸金磨石...到南汉王朝灭亡,前后仅13年。南汉铜钟后来还放置于光孝寺(大雄寺)月阁、风台书院(今东中路第一幼儿园),1931年移至中山公园晨钟亭内,曾作为市民报时用。清顺治七年(1650年),明臣方以智被清军...

    吴承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4185895.html
  • 达摩大师《四行观·破相论·悟性论·血脉论·无心论·息诤论·安心法门》

    可得。十二年者,即十二入是也。  离心佛,离佛无心;亦如离水,亦如离冰水。  凡言离心者,非是远离于心,但使不著心相。经云:不见相,名为见佛。即是离心相也。离佛无心者;  言佛从心出,心能生佛...。  众生与菩提,亦如之与水;为三毒所烧,即名众生;为三解脱所净,即名菩提。为三冬所冻,即名为;为三夏所消,即名为水。若舍却,即别水;若弃却众生,则别菩提。  明知冰性即是水性,水性即是冰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042173.html
  • 周易禅解(1)

    邪恶释之。说统云。善干恶坤。此晋魏大谬处。九家易曰。霜者。干之命。坚冰者。阴功成也。京氏曰。阴虽柔顺。气则坚刚。为邪气也。阴中有阳。气积万象。孙闻斯曰。隤霜不杀菽。冬。春秋皆为记异。然时霜而霜。时冰而。正令正道。以坚冰为至。而至之自初也。如是谓凝谓顺。毕竟是阴之所结。然惟阳伏于内。故阴气外冱而为。圣人于干曰为。明是此处注脚。驯致二字。正表坤德之顺处。脚跟无霜。不秋而凋。面孔血。见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344285.html
  • 达摩的主要著述

    乎。此盖非男女贵贱,皆由一相也。天女于十二年中,求女相了不可得,即知于十二年中,求男相亦不可得。十二年者,即十二入是也。离心佛,离佛无心;亦如离水,亦如离冰水。凡言离心者,非是远离于心,但使不...却,即别水;若弃却众生,则别菩提。明知冰性即是水性,水性即是冰性。众生性者,即菩提性也。众生与菩提同一性,亦如乌头与附子共根耳;但时节不同,迷异境故,有众生菩提二名矣。是以蛇化为龙,不改其鳞;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1045755.html
上一页12下一页